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B.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C.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C.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的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C. 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作了适度调整
D.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19世纪到20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涌现出风格各异的文学艺术流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他本人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1)材料一中的三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2)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并举一个代表作品。
材料三“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3)材料三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属于哪一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其时代背景是什么?
(4)综合上述,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