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还有风险的。”你认为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 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 经济危机发生,进入“滞胀”状态
C. 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D. 贫富悬殊过大,威胁社会稳定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次大会
A.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为三大改造奠定了基础
C. 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D. 是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B. 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C. 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D. 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虽然顽固地固守“自由放任”政策,但仍然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干预经济,这说明
A. 胡佛已经认识到国家对经济必须进行干预
B.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已经势在必行
C. 经济危机已经严重摧毁了美国的经济
D. 胡佛开始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B.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C. 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主张完全的国有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