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就图示中任选2个角度进行史实论证,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肯定或提出新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 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论证: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目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巾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巾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上任选三个角度回答即可) 结论: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和生命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审题分为三步,首先是结合设问与材料,搞明白材料中的基本观点是“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中国历史”,其中蕴含三个细节,一是“创新”,二是“贯穿”,实际上就是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尽量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要考虑到,三是要结合所学;第二步是分析题目说明,注意题目是不限定角度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设定的四个角度的某一个或多个,或者是修改、补充、否定、创新,这一块不求答题角度过度铺开,能够根据考场时间和自己的知识掌握,针对一个角度准确分析是比较理想的,在能力不足以支持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可以退而求其次,从多角度论述;第三步是具体答题过程中操作的细节,一是观点明确,二是史论结合,既不要空洞地说历史概念没有史实,也不要只列举史实而不知道把史实与主题随时进行结合,三是注意列举的史实要准确,要和准备结合的结论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如果是按照图示角度来回答,首先表明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如果按文化理念的求变求新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如果按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中华民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等;如果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四大发明、京张铁路、袁隆平等;如果按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唐朝的兼收并蓄、洋务派的学习西方、当代的对外开放等。 考点:中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发展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所示

各地区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百分比

1年

汉平帝元始元年

1000年

宋真宗咸平三年

1500年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

印度

32.9

印度

28.9

明朝

25.0

西汉

26.2

宋朝

22.7

印度

24.5

古罗马

21.5

阿拉伯

18.5

欧洲

14.6

西欧

10.8

非洲

11.8

 

 

 

 

西欧

8.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分析原因。分析指出11~16世纪欧洲经济地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西欧的繁荣来源于竞争性的、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的和私营企业制度的经济。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国家,这一时期的繁荣也都不同程度上伴随着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以及用以克服竞争性资本主义和商业周期的不稳定的社会服务体系。一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5年间”西欧经济增长的原因。

(3)从欧洲经济发展成功的案例中,我国可以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查看答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B. 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

C. 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

D. 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

 

查看答案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

 

查看答案

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A. 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B. 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C. 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D. 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查看答案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这说明

A. 雅典当时对外战争比较频繁

B. 雅典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C. 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 雅典的商品经济破坏了民主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