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秦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他们各是怎样做的?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百司与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可得出唐太宗认为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依据“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可得出其住户要做法是百司与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分析材料二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依据“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并结合所学知其主要做法是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依据所学知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相同点是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不同点是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政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设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国人民应该记住的刻骨铭心的历史事实有

人类历史罕见的大屠杀:例如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亡我中华、灭我民族之心最急切的《马关条约》、二十一条三光政策

奇毒无比的以华制华政策:例如建立伪满洲国、扶植汉奸汪精卫……

独霸中国城市最多:例如从哈尔滨到广州、南京,从上海到太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④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北伐西征    D. 天京变乱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同点的是

A. 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B. 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 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D. 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查看答案

下列哪首诗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

A.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 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C.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D. 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