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

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

A. 格物致知

B. 正心诚意

C. 学以致用

D. 知行合一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与材料“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相符,故A项正确;B、D两项是王阳明的主张,故排除;学以致用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面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著旧业。”材料说明此时

A. 佃户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B. 农民雇主队伍具有不稳定性

C. 客户人身依附性相当严重    D. 政府对农民择业的严格限制

 

查看答案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 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 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C. 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D. 长安城市规模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以最小的冲突完成了对社会管理者的选拔,且完成了一个以智力取代门阀的准绳的建立。”这一制度

A. 推动了古代私学的发展    B. 制约了读书人自由流动

C. 使所有人都有入仕机会    D. 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

 

查看答案

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A. 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C. 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 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