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家王阳明谪居期间,在开办书院、教人读书之余,主要精力是体验“圣人之道”。为得此“道”,他日夜端居静坐,超脱于“得失荣辱”之外。忽然在一天夜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他悟出了
A. 人性本善
B. 知行合一
C. 吾心即真理
D. 心外无物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由材料可知,他评论的是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代理学
D. 明末清初思想
始建于北魏后期的恒山悬空寺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迎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构成。这反映出当时
A. 恒山寺是三教圣地
B. 佛教更兴盛
C. 出现三教合流的现象
D. 三教合归儒
据统计,在《后汉书》正传记载的491人中,有407人出身于儒家,占整个官僚阶层人数的83%。这表明
A. 汉代官职已向基层社会开放
B. 儒家的社会功利思想越来越浓
C. 儒学深刻影响汉代政治生活
D. 儒家思想内涵较其他学说丰富
“他是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建筑师,广采博纳,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综合,构建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为封建杜会初期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A. B. C. D.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董仲舒却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两者观点中的“道”
A. 前者指自然,后者指伦理
B. 都具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C. 其本质都相同
D. 指的都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