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满洲贵族通过战争俘虏,人口买卖,接纳投充,籍没为奴等手段,占有大量奴仆。户口数字的大量减少,迫使封建国家裁州并县以减少财政开支。康熙禁止圈地后,农民垦荒积极性提高,拥有土地面积扩大。
——摘编自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
材料二
康熙年间,十分重视垦荒,制定招民开垦的奖励办法,由于清廷采取了鼓励措施,大批无地和少地的农民纷纷前往各地垦荒耕种,“湖广人民往四川开垦”已形成一股潮流。清初的赋税制度,原分田赋和丁徭两项征收,情况复杂。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一措施旨在克服农民在赋役压榨下四处流亡的严重问题,以便稳定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对无地或少地的人民来说,因为当时一般劳动人民丁多地少,而地主阶级田多丁少,田丁税的相对固定,就能使他们不至于为了躲避繁重的丁税而四处流亡。随后,四川实行“田载丁而输纳,丁随田而买卖”。
——摘编自白寿葬主编《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户口减少的原因及康熙帝的对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 | 西周 | 西汉 |
分封对象 | 王族、功臣、先代帝王之后 | “非刘氏不王” |
分封内容 |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称“天子建国”。诸侯作为一国之君,再将自己受封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称“诸侯立家”。卿大夫把分得的土地和人民再次分封给众子,称“卿置侧室” | 王国的太傅、丞相要皇帝设置;要定期向中央交纳税费和酎金;以皇帝的诏书、虎符调动军队 |
阅读材料,以“分封制”为主题,拟定出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对“法治”“人治”对立的强调,应该视为儒家政治思想的新发展。黄氏对“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坚信几乎是对儒学传统的颠覆。但是,他所说的“法”与法家的“法”绝不等同。在黄宗羲看来,秦朝加以具体化了的法家之法只是为皇帝利益服务的“非法之法”。相反,黄宗羲要确立的法是为人民捍卫这个世界的。……黄宗羲将关于人民的政治权威的来源这一普遍的儒学观念,发展到了时代所能容许的极致,而西方民主思想在学理意义上是与之有差别的,但是在普遍意义上则是一致的。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材料二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所说的“法”与法家之“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谈谈黄宗羲对“本”的理解。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原因。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绘画理论:“古有图而无画。图者,肖其物貌其人写其事。画则不必,然用良毫珍墨施于故褚之上,其物则云山烟树危石冷泉板桥野屋,人可有可无。若命题写事则俗甚。”该理论意指中国画
A. 讲求法度规范
B. 强调神韵意境
C. 彰显写实风格
D. 突出生活气息
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方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明代理学亦兴起于此。对该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北宋后
A. 南方商品经济繁荣
B. 文化中心渐趋南方
C. 南方人乐于考功名
D. 宋词是区域性文学
清人李渔在评论元代杂剧时说:“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由该评论可知
A. 杂剧艺术水平较低
B. 中国戏曲艺术源自市民的生活
C. 元代杂剧缺乏精品
D. 元杂剧适应了市民文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