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

C.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结合所学,朱元璋立国后担心流亡海外的原方国珍、张士诚旧部反攻大陆, 于是“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所以B选项不以“抑商”为初衷,故选B。ACD符合“抑商”的初衷,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社会现象属于北宋时期的是

①经常看到运往边境的岁币

②定期有读书人参加殿试

③土地兼并基本不受限制

④知州受到通判的监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的谦虚    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的虚伪

 

查看答案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该材料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春秋时期    B. 秦代    C. 元代    D. 明朝后期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②生产工具的发明

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④自耕农的贡献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至于甚弊。则其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才日衰,风俗日薄”。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他说:“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