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比照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1902年):“……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
(1)请结合古希腊和古代中国不同文明形成的原因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
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并且获利颇佳……。福建沿海平原盛产甘蔗,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2)依据材指出清末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哪些新特点?简析其原因。
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3)根据材料说明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通过以上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16年9月4日夜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更有杭州味道”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摄人心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B. 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C.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融合
D. 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 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C. 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 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1966年之后,与中国建交和半建交的40多个国家,30个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4个宣布与中国断交。毛泽东承认“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面对这样的外交局面,中国决定
A. “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 研制原子弹加强国防力量
C. 必须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莱利·韦茅斯对蔡英文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韦茅斯两次提到“大陆(mainland)”,蔡英文始终用CHINA一词指代大陆。蔡英文还批评美国政府自1979年后“不公平地”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这说明了蔡英文当局
A. 力图与美国平起平坐
B. 反对美国对华政策
C. 赞同“一国两制”方针
D. 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题为《改头换面》的一幅漫画,画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作者旨在
A. 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
B. 揭露袁世凯实行专制之实
C. 希望结束专制建立共和国
D. 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