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 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

C.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 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D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工业革命开展最早的是英国,最晚的是德国,但是在1900年美、德的工业排名分别是第一二名,故A项不正确;从德国的工业排名看,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1918年,故C与题目无关;故排除ABC;材料中的各国在不同时间的排名不同,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候186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排名的顺序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排名的顺序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说明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材料二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各国普遍重视对外贸易,不允许一国给予另一国特殊权利或待遇,要求利益均沾…但是,这种相互给予“最惠国地位”的做法,一直受传统经济政策思维阴影笼罩,长时期内并没有获得大的进展。直到19世纪中期,“最惠国待遇”才发生了质的飞跃。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才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的流行,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

材料三“商品贸易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变化。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5.2倍。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据统计,二战后初期,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依赖度仅为7%左右,到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20%以上。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最惠国待遇”原则诞生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现哪些新特征?

 

查看答案

“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渗透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

C. 假日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D. 中国人的生活逐步走向休闲放松

 

查看答案

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A. 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 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C. 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 加强对城乡的统治

 

查看答案

1925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 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 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D. 苏联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