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格局来看,一战的重要影响是
A.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B. 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C. 美国开始独霸世界
D. 英国霸权地得到进一步加强
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2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钢 煤 | 22 19.394. | 22 21.332. | 16 16.346. | 25 25.355. | 50 58.851. | 15 16.340. |
A. 意大利的倒戈
B. 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放弃中立
C. 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 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 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
C. 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D. 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 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 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 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 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排名 | 1860年 | 187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 | 大不列颠 | 大不列颠 | 美国 | 美国 |
2 | 法国 | 美国 | 大不列颠 | 德国 |
3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大不列颠 |
4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法国 |
A. 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
C.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 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