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
B. 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
D. 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
巴黎公社成立以后,公社委员会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这说明巴黎公社
A. 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B. 注重巩固工农联盟
C. 全力提高行政效率
D. 奉行人民公仆精神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
A. 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惨烈
B. 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
A. 权力运行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B. 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 美国总统否决权力不断扩大
D. 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 使国王“统而不治”
C. 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原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的’法则,或者叫做‘自然法’,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材料主要反映出
A. 罗马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法的必然性
B. 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然性
C. 罗马法衰落、自然法兴起的必然性
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形成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