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
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国家
B.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
C. 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 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权
1831年,英国国会上院否决了首相格雷提出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改革法案》。在各种压力下,英王支持格雷,并在上院中加入足够多的改革派,使得《改革法案》在1832年终获通过。这表明英国
A. 内阁并未掌握国家实权
B. 政治力量发生了变化
C. 国王仍然掌握国家实权
D. 工人政治权利得到认可
《十二铜表法》:“以后凡公民大会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罗马移植雅典的政治制度
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D.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公元前6世纪的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在出现严重政治争论的时候,保持中立或不参与的,将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雅典
A. 重视培养公民政治素养
B. 公民的参政热情消退
C. 公民个人权益受到限制
D. 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 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坚定地同亚、非、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决支持他们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支持欧洲、日本等国家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威胁的斗争。”此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段时期的外交策略
A. 50年代初期
B. 50年代中期
C. 70年代中期
D. 9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