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阳嘉元...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为了抵制血缘、门第等因索对选官的干扰,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锁院、糊名、誉录、搜检、严惩舞弊等。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尤其两宋的320年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科举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而且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

——摘编自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1)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弊端。

(3)根据材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并说明这些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不得抄袭原材料)

 

(1)内容:被举荐者限年龄在40岁以上;察举与考试相结合,有真才实学者方可任用;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 (2)名称: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 (3)特征:延续时间长;选拔标准相对客观,方式相对规范、公正;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影响: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维护了懦学的正统地位;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 战础;稳定并推动了古代传统政治的发展;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东汉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等信息概括得出。 (2)根据材料中的“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可以看出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该制度的弊端也可根据前述材料信息归纳得出。 (3) 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而且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等信息归纳得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可以联系所学,从推动古代教育发展、扩大统治基础、推动传统政治发展、整合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两图是欧洲城市柏林的街景。左图摄于1961年8月,下图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 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 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 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 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查看答案

1950年,法国外交部部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场。这一建议旨在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使得战争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上述四国建立一体化的最初目的在于

A. 消除内部纷争谋求霸权

B. 实现欧洲内部的共同发展

C. 摆脱美国的控制,抵制苏联的威胁

D. 实现优势互补与军事互信

 

查看答案

有评论者说“俄国的革命来的太迅速了。3月份刚刚取沙皇政府而代之的临时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品尝胜利果实就步了沙皇政府的后尘。”临时政府迅速地步沙皇政府的后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它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    B. 它未阻止列宁等领导人回到彼得格勒

C. 它继续沿用沙皇政府的外交政策    D. 它没有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查看答案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1877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年通过《民法典》,1897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

A. 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

B. 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

C. 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D. 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

 

查看答案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

A.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国家

B.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

C. 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 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