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下图分别取材于《天仙配》和《醒世恒言》,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前者自给自足,生活富足
B. 后者使用机器,面向市场
C. 两者的生产关系性质不同
D. 后者瓦解前者,速度较快
唐代服饰,丰满华美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种类繁多,个性突出。甚至今天有人主张“把唐装作为国服显然更合适”。唐装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有
① 唐朝纺织技术水平 ② 丝织工匠对技术进行创新 ③ 棉花种植的推广
④“丝绸之路”畅通 ⑤ 吸收外来风格和织法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据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建议,市舶司领班凡是能招引来外国货船、收取海关税达5万贯、10万贯的,据其数额相应提高级别待遇。阿拉伯客商罗辛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收税98万缗,都补了低级武官。材料说明
A. 政府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对奢侈品的需求
B. 市舶司的领班为了提高自己待遇而招徕外国货船
C.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崇尚洋货,追求奢华
D. 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国家财政收入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B. “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
C. 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
D. 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 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 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 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