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 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B. 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D. 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约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
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以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均未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改革方案均不彻底
B.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C. 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 地主阶级是统治王朝的阶级基础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
A. 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
B. 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
C. 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 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宋代保护所有权和调整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维护债权人利益、调整债权人与值务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证债务履行的担保法,都远远详于前代。这主要是由于( )
A.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宋代社会矛盾的加剧
C. 社会阶层的不断调整 D. 重义轻利观念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