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

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据此可知,王阳明

A. 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B. 主张知行合一

C. 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D. 认为人性本善

 

C 【解析】材料大意为:内心之良知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之学问也就是致良知,乃因知善知恶为良知,良知本是内心之本然至善状态,人人都有,不论圣贤还是愚钝之人,只要致其良知,则都可以成为尧舜。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材料没有涉及;材料论证了王阳明理在心中、致良知的思想,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故C正确;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时期血亲复仇盛行,《周礼》规定为父母报仇不担刑责,只需登记。宋代没有关于复仇的专门法律,按一般刑事案件处理,但另有补充说明,子孙复仇案由官员上报皇帝裁决。根据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宋代(   )

A. 宗法观念趋于淡漠    B. 国家权力冲击儒家伦理

C. 法令执行更加严格    D. 理学思想缓和民间矛盾

 

查看答案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 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 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

C. 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 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

 

查看答案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A. 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 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 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查看答案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