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后“自华人竞尚洋布,不特银钱流入外洋,即凡种棉织布纺纱之处,男女废工,民间骤少此一种进款,不免日渐贫乏。”
材料现象说明
A. 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入超
B. 传统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
C. 银贵钱贱加剧了农民贫困
D. 洋货已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如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
A.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 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 D.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1936 年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的社论说:“(张学良)本人乃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存他乃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俨然高举抗日旗帜,实际上则助日本使中国分裂,使中国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之牺牲品。”这一评论
A. 准确指出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动机
B. 说明西安事变违背国内抗日救亡呼声
C. 反映了苏联支持中国抗日的基本立场
D. 对西安事变结局的推断符合历史事实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 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 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 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据此可知,王阳明
A. 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B. 主张知行合一
C. 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D. 认为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