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A. “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 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 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D.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D 【解析】试题分析:严复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大力学习西学,但是在严复所处的时代,人们仍然视科举取仕为正途,通过科举作为晋身之阶,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否则便沦为平常的人而不受重视。严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因此常有“局外人”之感,感慨“内实抒宿愤,外示昌新学”,这在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因此选D。“进化论”思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当时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成为推动革新的动力,排除B;C容易误选,但这不是本质问题而是表象。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名师点睛】我们从严复生前为其身后“寿域”所撰写的碑刻铭文得知,严复实际上是一个醉心于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和周易八卦的读书人,他的这一“反现代”的形象确实与正史中的形象有巨大的反差。用梁启超的话说,他和严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既然是“过渡”的,自然是“新旧杂陈”,什么观念都有。那时的人,表面上宣传“西学”,内心信奉的是“中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

A. 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

B. 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 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查看答案

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 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查看答案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查看答案

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具有缺陷性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