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B.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接触中,张学良感受到国家分裂是外敌入侵的重要原因。在掌控奉系军阀统治权后,他也开始践行这一思想。东北易帜,张学良登上中国东北的政治舞台,开始贯彻实行他在内战中萌发的国家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从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呼吁停止内战,并出兵助蒋,国家统一思想再一次得到实践。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不惜牺牲个人,甚至东北军,其国家统一思想的境界得到了升华,也标志着他国家统一思想的最终形成。但他的这种精神被蒋介石所利用,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工具。
——摘编自钱凤欢《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和实践。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斯大林就战后朝鲜问题达成“共管”协议。1949年1月,斯大林以防止美国借此攻击苏联并永久驻扎南朝鲜为理由,婉言拒绝了金日成提出的缔结朝苏同盟条约的要求;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斯大林对北朝鲜武力统一计划的态度。朝鲜战争爆发前,斯大林显得十分积极,在物资、人力上给北朝鲜极大的支持和援助。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的反应异常强烈。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贯彻美国意图的三个决议。苏联放弃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成为合法的事实。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开赴朝鲜半岛,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局,大有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气势。但这时苏联却一改支持北朝鲜的态度,召回了苏联军方顾问团,并对中国施加重压,要求中国出兵援朝。中国政府最后决定出兵,除了美国扩大战争给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巨大压力外,还有大部分压力来自苏联。
——摘编自黄传荣《朝鲜战争爆发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参战的原因,并谈谈你从朝鲜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安史之乱以来,地方势力不断扩张。在穆宗时期,当时不申户口的州镇在原来15道71州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道97州,“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央要保证茶税征收的顺利进行,就离不开地方力量的支持。至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宰相李石将山泽之利归于州县,由各州刺史任选官吏主管。据《册府元龟》载:“常州自开成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以茶务委州县至年终所收以溢额五千六百六十九贯,比类盐场铁院正额原数加数倍以上,因此请求增加正额。”此后,各州县则以山泽之利归州县之便利,自植茶树以牟利。“举天下不过七万余缗,不能当一县之茶税。”
——据王晓燕,赵晓芳《唐代茶法考述》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石改革茶税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李石改革茶税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崩溃性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出现了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一种是法西斯主义,即通过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以德、意、日为代表;另一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经济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就业,缓和矛盾,摆脱危机,以罗斯福的“新政”为代表。罗斯福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改革,局部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资本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垂死的、腐朽的状态,重新恢复了生机。
——摘编自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制度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日和美国“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改革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的简易板书。
上面图片反映了罗马法的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也可以对罗马法的发展趋势进行补充,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述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