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A. 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 B. 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 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 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据史料记载,明初政府每年仅从北方各省就征收棉布有一百几十万匹,以后逐渐增加。如弘治十五年仅山东地区棉布征收数额就达29.6万匹,到万历六年征收数额就增长到60万匹。七十年间整整翻了一番。这从侧面反映了明代
A. 手工业赋税负担沉重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 D. 北方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 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 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C. 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 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案”曾给嘉佑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宋代
A. 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 B. 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 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 D. 文臣注重道德操守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