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英国一份颇受欢迎的杂志指出:“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家们也认为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以上现象反映出
A. 工业化进程中大众的焦虑情绪
B. 现代主义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C. 民众对环境污染有着科学认识
D.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政府大力支持工程师们到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工程师们或伪装成顾客或卧底当工人想方设法进人工厂。这样的做法造成
A. 英德政治矛盾日益尖锐 B. 英国开始保护机器生产技术
C. 德意志帝国开启工业革命 D. 普鲁士扩大在邦国中的优势
在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作中(如下图),前景处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中国风格的瓷碗。从中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 印象派画风盛行
B.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C. 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
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 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 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下表摘引了美国学者所着《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对下表章节核心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目录 | |
第三章 | 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 |
第十章 | 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 |
第十三章 |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 |
第十九章 | 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
A. “着火的房子”,反映美国联邦体制面临危机
B. “小州的胜利”,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
C. “总统制的迷局”,反映出总统丧失了行政权
D. “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
拿破仑在回忆录中曾说:“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演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如果他坚持自己所为,我想他只会被认为是傻瓜。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他的主要观点是
A. 民主共和是必然趋势
B. 帝国政体是国情使然
C. 对外战争已不可避免
D. 法美两国的国情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