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对战后美苏故只能洗的认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势均力敌、两分天下,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故答案为C项。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美苏争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一个西方史字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有罪的。这种观点

A. 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 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犮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 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贵任在谁

D. 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查看答案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A. 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 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 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查看答案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点

①都看做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是反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发展态势。

时期

隋开国的581年~12世纪宋朝晚期

政治发展态势

第一种: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

第二种: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第一种态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    B. 三省六部的设立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宋明理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希特勒和纳粹的统治不只依靠纳粹的恐怖。希特勒也寻求并赢得了民众的压倒性的认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落败,受到《凡尔赛和约》的羞辱,以及经历魏玛共和国动荡的数年之后,他逐步撕毁条约,让德国人为之欢呼。纳粹国家严厉打击大萧条时期增多的犯罪现象,获得民众的好评。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他策划培养了对希特勒的崇拜。元首委任受欢迎的电影制片人莱尼·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这是一部宏大的宣传电影,展现了精心编排的1934年纽伦堡集会,25万穿制服的德国人经过严密统一的组织,挥舞着纳粹旗帜,向希特勒致敬;这部电影促成了对元首的崇拜……。

同盟国监督着后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地区的政治制度发展。直到1951,联邦共和国所通过的所有立法都必须经过西方同盟国的批准。它们进行了一个从教育开始的去纳粹化过程,但并没有进行任何重大的社会改革。同盟国坚持认为,德国总统的权力应受到限制,以避免再出现希特勒那无限制的行政权力。总统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成员,以及大约相同人数的来自各个州的代表组成。同时,同盟国的“去纳粹化”计划旨在从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上清楚所有前纳粹分子,但整体而言,其影响相对较小。事实证明,不可能从政府、工作和教育行业中清除数以百万计的人……与此同时,冷战使得西方列强更快地接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及其重整军备加入西方联盟的行动。

——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德国纳粹获取民心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同盟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去纳粹化”?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