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是
A. 经济利益一致 B. 思想观念一致
C. 社会地位一致 D. 阶级出身一致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一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和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反映了小国拥有发言权,但未改变大国霸权政治的现实
B. 两个大国是指美国和苏联,小国为新独立的国家
C.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大国和小国能相互制约
D. 第三世界不能左右联合国的任何事务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他主要强调
A. 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B. 城邦制下重政轻文
C. 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D. 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 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 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 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 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