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81年,章士钊生于湖南善化县。幼读私塾,13岁时即开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81年,章士钊生于湖南善化县。幼读私塾,13岁时即开始研究柳文。1900年寄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后执教于家乡私塾。1902年,受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考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军事。次年进入上海爱国学社。任上海《苏报》主笔,连续登载反清文章并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4年,章士钊留英归国,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系统论述了“调和立国”论。认为:专制者,兽欲也。遏此兽欲,使不得充其量,以为害于人群,必赖有他力以抗之。与此同时,他一再指斥另一种极端——“暴民专制”。他说:“往者清鼎已移,党人骤起,其所以用事,束缚驰骤卤莽灭裂之弊,随处皆有。国人乃皇皇然忧,以谓暴民终不足言治……”

——摘编自《章士钊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士钊早期经历所反映的时代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士钊的“调和立国”论。

 

(1)特色:新旧思想交替;帝国主义侵华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清政府日益腐败,革命风起云涌。 (2)积极:“调和立国”论反对专制,有助于反对袁世凯的复古逆流和专制统治,加速民主进程;反对暴力斗争,主张以调和立国,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宽容。 消极:没有看到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辛亥革命很不彻底,需要继续革命的必要。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14年,章士钊留英归国,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02年,受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考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军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积极方面:“专制者,兽欲也。遏此兽欲,使不得充其量,以为害于人群,必赖有他力以抗之”可知反对专制,有助于反对袁世凯的复古逆流和专制统治,加速民主进程;“暴民专制”可知反对暴力斗争,主张以调和立国,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宽容。消极方面:“往者清鼎已移,党人骤起,其所以用事,束缚驰骤卤莽灭裂之弊,随处皆有。国人乃皇皇然忧,以谓暴民终不足言治”可知没有看到中国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辛亥革命很不彻底,需要继续革命的必要。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简析章士钊早期经历所反映的时代特色”“评价章士钊的‘调和立国’论”。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1914年,章士钊留英归国,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02年,受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考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军事” “专制者,兽欲也”“暴民专制”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整体分析:本题引用章士钊的相关材料,考查了“简析章士钊早期经历所反映的时代特色”“评价章士钊的‘调和立国’论”,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首先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其次,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限期交由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再次,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为使法币对外汇比价稳定,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的价值用外汇率来表示;法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当时规定法币1元合英镑1先令2.5便士。为此引起美国的争夺,同年12月美国变更购银办法,迫使世界银价猛跌,影响中国外汇基金的稳定。

——摘编自《再论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查看答案

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

B. 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

C. 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

D. 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