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 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 片面发展重工业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
B. 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C. 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
D. 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一“修正”
A. 有利于缓和英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B. 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 反映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思想 D. 直接促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
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 “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指“行商”,“门”指“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A.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 D. 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关于古代统治者“抑商”的理由,《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不属于材料观点的是
A.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B.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民众淡化乡土观念
C.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管理人民的难度
D.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将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主义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这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可以
A. 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B. 促进各种文化趋向一致
C. 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发展
D. 实现各国地位真正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