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但公有制经济依然占主体,A项错误;农业改革的前提仍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化故应排除B;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故应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导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所以D项正确。 点睛:本题既要抓住不同时期改革开放的基本做法,同时要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有定性认识,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而言,不可能私有经济主体地位,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 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 片面发展重工业

 

查看答案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

B. 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C. 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

D. 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

 

查看答案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这一“修正”

A. 有利于缓和英国的社会阶级矛盾    B. 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 反映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思想    D. 直接促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

 

查看答案

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商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A.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    D. 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查看答案

关于古代统治者“抑商”的理由,《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不属于材料观点的是

A.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B.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民众淡化乡土观念

C.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管理人民的难度

D.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将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