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大:《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并分析引起列宁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应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人”,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人世界市场的三个举措。

 

(1)列宁的市场观: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 因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持续实施,已引起了俄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 (2)罗斯福关注的是:贫困和失业等 不赞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 (3)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举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最终得出规律: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至于用什么样的方法发展经济,由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决定,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应该是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要在宏观经济控制下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可知,列宁主张国营企业一定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根据材料一“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可知,列宁主张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根据材料一“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知,列宁主张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可知,列宁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受到启发;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可知,罗斯福关注的社会问题是贫困和失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不是“社会主义代言人”;“理由”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不触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自我调整与完善,并未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第(3)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可知,主要使用计划经济手段,但开始承认物质利益;根据材料三“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可知,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以计划为主的同时,也承认市场的配置作用;根据材料三“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知,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承认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根据材料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知,十八届三中全会承认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主动对外开放;第二阶段,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主动与世界方式接轨;第三阶段,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更高水平。 【名师点睛】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很关键,最后组织答案,语言要规范。问题中“根据材料”,即需要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结合所学知识”需要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并整合一起解决需要回答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材料二“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查看答案

《三等车厢》(1862年)是法国画家杜米埃的代表作,它通过描绘三等车厢中的底层公民来反映法国社会的等级制,下列画作的国别与风格均与该画相同的是

A. 《播种者》    B. 《自由引导人民》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日出•印象》

 

查看答案

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变化是

A. 我国教育成就的实际反映    B. 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

C.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D. 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结果

 

查看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查看答案

近代,康有为将《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句读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引起了思想界不小的震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侧面反映了文言文不加标点容易引起歧义的局限性

B. 体现了康有为借传统儒学阐述政治主张的思想特点

C. 表明了资产阶级有启发民智以推进民主的思想认识

D. 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已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