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 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 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 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 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理”与“气”的地位
B. 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C. 唯物与唯心
D. 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A. 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B. 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C. 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D. 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 加强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要求
C.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