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 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 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B 【解析】刘邦称帝后仍以旧礼尊其父,体现他严守孝道,“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说明其父维护刘邦作为君主的权威,这并不能说明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故A项错误。刘邦尊父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但刘邦称帝后,其父听从他人劝导,“以尊礼待刘邦”,这说明专制集权制度下天子的权威是第一位的,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主专制,父权应服从于君权,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遭到严重冲击,趋于崩溃,但宗法观念至今一直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故C项错误。题干中只涉及刘邦与其父之间的尊礼问题,并未体现君臣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题考查宗法制和君主专制的相互关系。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统治的制度。西周以后,血缘关系的影响逐渐削弱,而政治统治的需要逐渐增强,渐次处于主导的地位。血缘与政治地位的变化,是宗法制对于社会结构变化与政治格局发展的适应。本题易错项为D,考生忽视了对题干的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余秋雨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主张远征,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不包括(   )

A.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B. 传统文化的影响

C. 中央集权的形成

D. 封闭的大陆环境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 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

B. 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

C. 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

D. 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周初分封都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领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中之居民叫“国人”,“野”中之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正确的是

A. “国”在西周发展为封建城市

B. “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 “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 “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查看答案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这最能说明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常城《马占山》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占山复杂人生经历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