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千耦其耘 D. 集约经营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B. 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C. 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民,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
A. 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 B. 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
C. 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 D. 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粮。这一做法旨在
A.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
C. 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 D. 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
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
A. 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 B. 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
C.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 D. 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 清代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B. 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C. 京城城市规模的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D.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急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