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不是收,而放”是指这个圈后来又扩大了。那又是怎样扩大的?
(4)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学校准备举办“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来参加筹备工作,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
简要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业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简要概括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后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外古籍出版社)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其内容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视察南方谈话”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
B. 实行以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D. 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