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2)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作答,“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说明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置吏律》、《效律》、《上计律》、《唐六典》等法律文件的出现,说明不同朝代重视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来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且相关的法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侧重于在其他行政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第二问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中国古代的监察是为皇权服务的,不可能监督限制皇权本身。 (2)结合材料,英国政治体制中的势力组成有:议会、内阁、政党,结合所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3)首先要阅读图表,指出什么是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的渐进性。英国民主传统浓厚,但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成文宪法,而是几百年来习惯发的总和。而且许多制度包括机构都是在长时间历史中不断确立和完善的。因而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从表中文字来看,体现在:王权逐步受到消弱直至完全统而不治;资产阶级控制的下议院权力逐渐扩大,上议院权力不断消弱;不断进行议会改革,到最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是选举权不断扩大的过程。“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到“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内阁制度逐渐完善。灵活性体现在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选举权的扩大,内阁制度的完善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7~前3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涌现出梭伦和商鞅等大批的改革家,面对不同的社会危机,他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对各自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贵族)制度遭到了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2)结合所知识,简述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

C. “多事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

 

查看答案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1929—1933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 降低税率    B.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 减少财政支出    D. 缓和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后,以农民工进城为主流的新一轮移民浪潮形成的直接动因,是农民想增加收入,改善其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但在这一直接动因的背后,还存在一系列更深刻的原因。“更深刻的原因”不包含(  )

A. 市场化的推进    B. 工业化的发展    C. 城市化的加速    D. 物质利益的推动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 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 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 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 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