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政治需要出发 B. 从天人关系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
A. 由重才学到重品德 B. 由不公平到公平
C. 由重血缘到重才学 D. 由封闭到开放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 啬夫由中央任命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50字左右。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公元前7~前3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涌现出梭伦和商鞅等大批的改革家,面对不同的社会危机,他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对各自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贵族)制度遭到了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2)结合所知识,简述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