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于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四年,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任期二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据1787年《美国宪法》整理

(2)根据材料二归纳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法制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行使。

——据1936年《苏联宪法》整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6年《苏联宪法》制定的背景及其意义

 

(1)历史意义: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注重法律公平,较好地协调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罗马法所蕴涵的法制精神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2)原则:联邦制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或民主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 影响:避免了专制独裁的出现,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宪法提供了蓝本。 (3)背景: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或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苏联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意义: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斯大林体制的形成;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罗马法强调维护法律公平、承认私有财产、调和矛盾、巩固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等角度进行分析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则,根据材料信息“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总统是国家元首……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即可归纳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的原则。第二小问,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的原则带来的影响,可以从维护资产民主制度、推动经济发展、被其他国家借鉴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据1936年《苏联宪法》”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五年计划、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带来的作用方面进行考虑。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可知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联系所学知识还可以从法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证方面作答。 整体分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古代罗马法、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材料,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设置了三个问题,跨度较大,但问题相对较易。既考查了罗马法的意义、又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和影响,以及苏联的法制建设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而且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查看答案

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倡导贵族平民化思想,他的作品遵循着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原则,在作品中反映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他的作品被列宁誉为

A. “社会百科全书”

B. “俄国革命的镜子”

C. “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D. “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查看答案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 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 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C. 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 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查看答案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美元贬值    B. 计划指导

C. 减耕减产    D. 以工代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发展

B. 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

C. 出现中国经济明显半殖民地化

D.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