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 官僚制度逐渐完善 B. 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一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A. 尚书省与中书省
B. 中书省与门下省
C. 门下省与尚书省
D. 尚书省与吏部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
A.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此司法原则( )
A. 确保了明代司法的公正 B.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 D. 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上海近代报纸,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来中国的西方教会和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教会报纸。这些办给中国人看的教会报纸,主要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19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外商报纸的兴办和发展,逐步取代教会报纸,在上海独占市场。
材料二
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随着西学东渐和本篇已经阐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促使下,中国近代印刷业出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及其资本的投入。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办的《申报》馆了。前已述及,英商美查来中国经商,始作洋布和茶叶生意,因经营不善而无利可图,遂欲改弦 更张,另谋它业。当时见报业兴隆,便同他的朋友伍毕特(C·Wood Word)、普莱亚((W·B· Pryer)、麦基洛(J·Mackllap)集资白银1600两,购买了铅字及印刷设备、办起了声名显赫的《申报》馆。美查创办的《申报》馆,除《申报》外,还印刷了《申报馆聚珍版 丛书》。丛书分正、续、余三集,收书多达二百种。
材料三
下图为《申报》馆外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50年代出现外国人办报热主要有哪些人?办报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办报人的身份有什么变化?1872年《申报》载文说“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起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由此推断《申报》的内容应该有什么特色?
(3)根据材料三分析 《申报》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出现该建筑风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