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国民政府于理藩不设专部,原系视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管。”此举意在
A. 消除民族隔阂 B. 实现民族平等
C. 维护国家统一 D. 消除地方割据
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A. 《二京赋》 B. 《将进酒》 C. 《雨霖铃》 D. 《窦娥冤》
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 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
B. 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
C. 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D. 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儒家经典《春秋·榖梁传》中说,“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下列各项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春秋·榖梁传》的说法符合“上古”的实际情况
B.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
C. 《春秋·榖梁传》中四民的排序说明儒家反对重农抑商
D. 儒家四民的划分体现了对军人的歧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西汉末年,匈奴攻入西域,在西域“敛税重刻”,使“诸国不堪命”,莎车、鄯善等十八国“遣使入侍”“愿请都护”。东汉明帝派出大军出塞,大败北匈奴,班超屡立战功。战后,他又奉命出使西域诸国。班超率36名随从,首先抵达鄯善。鄯善王对班超使团先热情后冷淡。原来是匈奴使者也到达鄯善活动,使鄯善王莫知所从。班超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夜袭匈奴使团,一举而歼。这次行动促使鄯善王下决心断绝同匈奴的关系,重新和东汉交好。到公元94年,西域南北道终于再次畅通。班超壮年出使,70岁才返回洛阳。班超在西域时,欧亚大陆上几个大帝国同时并存,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往来,那是在所难免的,德国学者斯坦因认为班超对西域的经营使“帝国的声威在全塔里木盆地又树立起来了”。
——根据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班超成功出使西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经营西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