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参加马歇尔计划的会议邀请,并见诸报端。7月10日,该国政府又发表公报,拒绝了这一邀请。这反映了当时捷克斯洛伐克
A. 完成战后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B. 警惕接受美国援助的政治代价
C. 已经获得“经互会”的援助 D. 力图在两大阵营之间保持中立
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哥伦布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西班牙王室对海外财富的追求
B.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为迅速
C. 海上探险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
D. 哥伦布借传教之名进行殖民掠夺
万民法又被称为“裁判官法”,是因为裁判官告示是其最重要的渊源。告示一般包含三种因素:
①现存地中海各国商法中的某些规定;
②剔除了形式主义僵化刻板内容的部分市民法旧法;
③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民法多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B. 万民法比公民法更灵活
C. 自然法是万民法的思想基础
D. 万民法全盘否定公民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
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
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 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 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 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 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C.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晚清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刘鸿锡在和日本特使谈到中日两国民众抗税偷税严重时说,英国是“无代表权不纳税”,纳税人通过议会掌握着国家政权,税收怎么用他们能做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英国人不抗税。中日两国百姓没有权力,自然就不愿意交税。根据这则史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刘鸿锡对英国政治制度缺乏深刻认识
B. 刘鸿锡闭目塞听,误以为日本也没有议会
C. 刘鸿锡对近代政治制度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 刘鸿锡与日本特使对话时日本还没有开始明治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