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几组词汇中,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时代征的是
A. “上山下乡”、工业化、人民公社
B. 工业化、合作化、公私合营
C. 合作化、大跃进、公私合营
D. 合作化、工业化、家庭承包
一位著名的作家1957年在其作品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C.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D.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C. 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D. 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的状况表明
A.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B. 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 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 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