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 玉米和马铃薯 B. 小麦和番茄
C. 马铃薯和小麦 D. 水稻和玉米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
A. 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 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C. 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 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 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材料三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 年代 | |||
1948﹣1966 | 1967﹣1976 | 1977﹣1986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6.6 | 28.8 | 12.66 | 15.6 |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1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