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清代安徽徽州等府的田赋征收统计表,这反映出当时( )
府别 | 县别 | 每亩征银 | 每亩征米 | 每亩征豆 |
徽州府 | 休宁县 | 0.090两 | 1.3升 | 0.07升 |
黔县 | 0.093两 | 1.6升 | 0.08升 | |
宁国府 | 南陵县 | 0.073两 | 1.6升 | 0.31升 |
宁国县 | 0.073两 | 1.8升 | 0.32升 | |
池州府 | 贵池县 | 0.126两 | 7.3升 | 0.91升 |
铜陵县 | 0.116两 | 7.9升 | 0.97升 |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A. 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并存 B. 安徽田赋征收的标准相对偏高
C. 佃户的田赋负担有所减轻 D. 征收的实物在数量上超过银两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 玉米和马铃薯 B. 小麦和番茄
C. 马铃薯和小麦 D. 水稻和玉米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
A. 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 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C. 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 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 生活资料全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