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D 【解析】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说明农产品作物逐渐商品化,故D项正确;A项中阻碍体现不出;B项中新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是南宋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侧宋代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A. 市坊界限己被打破    B. 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 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查看答案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嘉庆二十一年(1811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

A. 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 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

 

查看答案

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菲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  )

A. 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    B. 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

C. 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D. 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

 

查看答案

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

 

查看答案

“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

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