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明史》载:“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