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C.神权与王权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
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
A.加强了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得以强化
C.地方权力严重削弱影响行政效率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
A.强调血缘纽带
B.重视尊卑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