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淸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 闭关锁国到被迫幵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C 【解析】试题分析: 图示为内陆的商帮的发展,沿着武夷山到了恰克图,而被迫开放是指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朝并未被打破,商业的发展并不能体现统治者政策的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到清朝”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地域商帮的开拓精神,故C项正确;清朝时期,中国未出现工业文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活动 【名师点睛】 明清“商帮”①“商帮”是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会所进行联络的地域性的商人集团。②著名的商帮有晋商和徽商。③商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其活动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有的还将商业资本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成长。④明清的商帮毕竟是封建性的商帮,它依靠官府的支持进行经营,积累的巨额资本又多用于购置土地,奢侈消费,甚至货币窖藏,最后也就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走向衰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墨航杂志》载:明代景德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据此可知,明代的景德镇

A. 制瓷技术明显超过前代

B. 民营制瓷业兴旺发达

C. 不受政府抑商政策影响

D. 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查看答案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等。

——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2)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3)为什么罗马法存在如此明显的缺陷,而后人却称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试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有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熙乾隆时,“奢靡风气创于盐商,而操他业已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致”做事轩昂,向日扬气——尽是奢华也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气研究》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了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通。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天变成了“洋气”了。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气研究》

材料三二十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装走进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很多,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一书中的中国元素也得更多的体现。

——摘自严昌洪《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阅读材料一回答:“扬气”是指什么?它冲击了怎样的传统经济生活方式?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接受西方事物的态度上是怎样的一个递进过程。

(4)今天的你,对外来的生活方式应抱有什么态度?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1)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