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人认为,绥靖没有作用,它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人认为,绥靖没有作用,它是一种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政策。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采取绥靖政策并卓有成效。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错误不在于其动机.而在于他的无知和自负.他未能正确地佑什形势。犯这样的错误的人不止他一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

——摘编自[美] 小约瑟夫·奈《对绥靖政策的主要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绥靖政策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能说明“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这一认识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前夕绥靖政策的认识是怎样的?

 

(1)认识: ①绥靖政策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传统外交政策; ②该政策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正确的把握形势。 主要史实: ①一战后,战胜国强迫德国接受《凡尔赛和约》,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国际地位虽有一些改善,但法、英等国以对抗为主的政策促使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高涨; ②20世纪30年代,德国希特勒政府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导致战争全面爆发。 (2)认识: 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也使两国自身遭到重大损失。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均势发生、有利于竞争对手变化的政策……正确地估计形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作者对绥靖政策的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等方面概述能说明“实际采用的政策正好相反”这一认识的主要史实。 (2)本题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错误……未能正确地估计形势……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方面回答对二战前夕绥靖政策的认识是怎样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的同时,正式确立了封藩制。他将自己的诸子和个别宗室封为藩王,

让他们率领精兵或驻守边疆,或控制江、淮、河、汉、川等地区,“内资夹辅”。同时规定:

在皇帝诸子中,除嫡长子应被立为皇太子外,其余的皇子皆封为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应继承其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嫡长子仍袭其爵,其余诸子则称为宗室。皇帝赐予他们一定的庄田、庄佃和奴仆、仪仗、府第等。

明成祖时,有步骤地废革诸藩或大幅度削减他们的军力,强迫迁徙出封地。明成祖及以后几代皇帝一再加强对宗藩的监视、约束和限制,形成了所谓“藩禁”。 包括宗藩不得预兵事,亦不许预政事,所有宗室均不许入仕做官。不许从事工商业;对王府的建筑格式、规模以及衣冠礼仪等均有繁琐的具体规定,不准逾制。此外,明朝规定给予宗室一定的“岁禄”以维持生计,谓之为“宗禄”。广大宗室不能从事四民之业。随着宗室人口日益繁衍,形成为一个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

(1)根据材料,概括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封藩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确立封藩制的主要目的。

(2) 根据材料,指出明成祖时对封藩制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带来的不良影响。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挤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以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鸽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三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触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边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 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竖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记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 召开于哪一年? 如何理“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逐步向世界开放”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世纪的外交政策具有哪些特点?有人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权力的分割与分立,是中外敢治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政体有着非常明确的分权意识。宰相的权力被多个机构分割……政权归于君主。治理权归于宰相。君主的权责是任命宰相,宰相的权责是组阁.治理天下。君主与宰相“各有职业.不可相侵”:君主若是侵夺宰相之职权.则属违制,.将受到群臣抗议……”

  宋人将“执政”与“台谏”对举:“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虽元老名儒上所眷礼者,亦称病而赐罢”;.;君主则居于超然地位,“常使两者之势适平,足以相制,.而不足以相胜”。如是,“人主可以弁冕端委而无所事”。

  材料二      美国的联邦党人是近代分权理论的最终完成者,清教徒们创立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复合共和制的国家制度。他们吸收并改造了洛克“人民最高权力”理论,将人民的权力与政府的权力分开,坚持国家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本质上是有限的。在法律上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国家权力分为两部分:联邦权力和各州权力。他们认为联邦的权力是各州权力的让渡,宪法“无明文规定即为终止”,是有限的;就联邦权力而言,他们以职能、机构、人员为基础进行丁划分,以达到制约之目的。

(l)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政体“分权意识”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联邦党人是如何“改造了洛克‘人民最高权力’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政体与美国分权体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下图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中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 “冷战”背景下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B. 北约与华约己经进入战争状态

C. 欧洲已经基本实现联合状态    D. 世界格局巳由两级转变为多级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找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热    B. 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 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