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B. 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C. 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D. 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
A. 保护佃农利益
B. 增加政府收入
C. 维护地主特权
D. 规范租佃关系
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A. 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 对外贸易发达
C. 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 商业城市兴起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A. 盐铁官营 B. “贱商令” C. 闭关锁国 D. “海禁”政策
北宋王巩在《闻见近录》中写道:“南京(地名,在开封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从材料中可见北宋时期
①形成了政治中心之外的商业中心②在通商要道上兴起了繁荣的市镇
③出现了文娱活动商业化的趋势④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