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史料依据。下列各项考古成果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考古成果 | 结论 |
A | 2014年3月,考古人员在河南省焦作市聂村大沙河湿地发现一处大型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贝壳饰品、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 有助于研究商周时期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墓制葬俗 |
B |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古墓群中,出土一把青铜剑,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 墓葬所在地处于古越国的疆域范围 |
C | 目前秦始皇帝陵共发现陪葬坑188座,其中包含99座小墓。考古人员发掘了其中的10座,发现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主墓) | 体现了皇帝独尊和等级森严的观念 |
D | 197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 统治者重视对兵权的控制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秦代承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朝设置中朝、尚书,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机构建立并发展起来。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些机构的设立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发展
B.中权机构建设的逐步发展
C.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强化
D.社会结构日益交化与更断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