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
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
A.主张郡县制
B.主张分封制
C.主张郡国并行
D.主张皇帝制
(2015年天津卷)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6年上海卷)《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墓葬文物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史料依据。下列各项考古成果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考古成果 | 结论 |
A | 2014年3月,考古人员在河南省焦作市聂村大沙河湿地发现一处大型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贝壳饰品、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 有助于研究商周时期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墓制葬俗 |
B | 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古墓群中,出土一把青铜剑,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 墓葬所在地处于古越国的疆域范围 |
C | 目前秦始皇帝陵共发现陪葬坑188座,其中包含99座小墓。考古人员发掘了其中的10座,发现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主墓) | 体现了皇帝独尊和等级森严的观念 |
D | 197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 统治者重视对兵权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