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明朝时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皇帝、嘉靖皇帝等,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却得到延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明代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给事中4—10人不等。六科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当时规定,以皇帝名义发出的制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看其中有无不妥之处。如有发现,可以封还并奏报。据此判断,明代六科给事中类似于
A.秦汉时期的九卿
B.隋唐的门下省
C.宋初的中书门下
D.清朝的军机处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